事故過程
2005年,濟南市連續發生了幾起地下管井作業場所中毒事故,造成多人死亡;
2005年7月11日,濟南市信泰德裝飾有限公司的兩名工人,在車站街為濟南鐵路會議中心清理下水道時,先后在3m深的污水溝里窒息死亡;
2005年7月22日,濟南市長清區某施工隊職工在清理長城煉油廠的污水池時,兩人在污水池內中毒窒息死亡。
事故原因
這幾起事故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第一名工人中毒暈倒后,其他人員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盲目救援,前赴后繼,造成群死群傷。
上述事故發生后,濟南市有關職能部門對事故發生的原因、責任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分析,認定幾起事故均屬于責任事故。事故原因主要是用人單位沒有對職工進行必要的教育培訓;職工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諷施工單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了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并在全市進行了通報。但遺憾的是,并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致使同類事故一再發生。因此,有必要對事故中致人死亡的有害氣體做進一步分析,讓居民和職工了解其性質和危害,以便更好地加以防范。
2003年,長清化糞池傷亡事故發生后,調查組委托山東省科學院對事故現場的氣體取樣進行了化驗?;灧治鰣蟾骘@示,化糞池內有害氣體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氫、一氧化碳、沼氣等。這里僅以硫化氫為例,對其性質和危害加以分析。
硫化氫為無色,具有臭雞蛋味,屬二級毒物,是強烈的神經毒物,對粘膜有明顯的刺激作用。低濃度時,對呼吸道及眼的刺激作用明顯。濃度越高,全身性作
防范措施
第一,要利用多種形式對職工、居民和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常識和職業安全衛生知識宣傳教育,讓大家了解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的性質、危害,知道哪些地方容易產生有害氣體,如何預防這些氣體的危害,提高從業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
第二,各有關單位要建立、健全地下管井疏通作業操作規程,為從事管井疏通作業人員配備職業危害防護設備及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如防毒口罩、安全繩等;
第三,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定期對容易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場所進行檢查,及時清理垃圾、糞便、紙漿等有機物,保持市容清潔,特別是夏天高溫季節,防止有機物發酵后產生硫化氫等有害氣體;
第四,有關單位要配備快速氣體檢測儀,及時掌握污水池及地下管井等場所有毒有害氣體的種類及濃度,采取必要的通風排毒措施,嚴禁在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超標時無防護、冒險作業;
第五,建立、健全本單位地下管井及有害氣體場所作業應急救援預案,并組織演練。一旦發生井下急性硫化氫等有毒氣體中毒事故時,救援人員切忌盲目進入池內或管道內救人,一定要在佩戴防毒口罩,系好安全繩,并有專人監護的條件下施救,避免不必要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如發生急性中毒,應立即將患者撤離現場,移至空氣流通處,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有條件的還應給予吸氧;有眼部損傷者,應盡快用清水反復沖洗;對呼吸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對休克者應讓其取平臥位,頭稍低對昏迷者應及時清除口腔內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并及時撥打急救電話,將中毒者送至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事故教訓
上述幾起事故,偶爾發生一起尚可理解,同類悲劇一再重復發生,就值得認真總結和反思了。許多事故的直接責任者,同時也是受害者,他們大多數是死于無知,而真正應該對事故負責的是這些單位的管理者。規章制度不健全、宣傳教育不落實、安全管理不到位才是造成群死群傷的真正原因。